学习累优秀文学

学习累> 优秀文学

《夹边沟记事》的读书笔记

来源:网络提供 展示时间:2019-07-09 19:04:01

夹边沟记事主要记录了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打为右派的人们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劳教改造的生活。从反右斗争开始到1961年,共计3000多人(其中包括十余名女性)来到夹边沟地区进行劳动改造,这些人中有从海外归来建设新中国的博士、有投身科技和文化事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甘肃省各个单位的领导骨干(有编辑、医生、工程师、警察、干部等等)以及大中小学的老师、学生。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处在20――30岁之间这个能为新中国做贡献的黄金年龄段。纵观他们打为右派的过程,有人因为与领导不和成为右派、有人因为曾经的一句话或是一种行为“被放大”为右派、甚至还有人因为上级指标的原因成为右派,而大多数人则是响应的当时的“大鸣大放”“提出意见”被打为右派。

这些人被打为右派之后许多下放夹边沟进行劳作,而夹边沟地处河西走廊的酒泉地区,环境恶劣,夜晚还常有狼群出没,右派们刚去时住的是自己挖的“洞洞”,同时这些从事社会主义各种建设的人们还需要进行劳动,有放羊、炊事员、劳作(开始规定每人每天要翻一亩地),而右派最青睐的则是炊事员(尤其到了1960年最严重的困难时期)。随着右派人数的增多,一部分人转移到了明水农场,大部分则继续留在夹边沟,而到了1960年之后,他们的粮食供应量下降到了每人每天7两,伴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死亡、偷盗……死亡人数最高时甚至达到了一夜几十人,上级为了防止更多人的死亡主要采取了半夜让他们进行交谈防止“一睡不醒”以及让他们躺在床上以减少热量消耗的这两种措施。到1961年末幸存的右派终于可以回原单位,而存活下来的人们则是依靠各种方法坚持到了最后。作者杨显惠先生通过对亲历者(包括右派和夹边沟的医护人员)的采访描述了当时的生活,极具震撼力。

我对这本书能够出版感到高兴,不得不说它让我们对1957反右能够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加以了解,而不仅限于大多数书籍“简单客观”的描述。因为自身历史知识的缺乏和对事件的认识程度不足我对于书中将这些人打为右派的过程行为不予以讨论。我想仅对于书中人们的对于求生的面对行为浅谈一下。

书中描述最多的也是幸存者对当时想办法活下来的回忆,随着夹边沟粮食供给量的减少,炊事员成了当时人们热衷的“职业”,和炊事员关系好的人吃饭时就能够得到更稠些的饭,许多人为了能够成为炊事员费尽心机,而炊事员也不敢轻易犯错误,一旦被发现,这个“权力”职位就会被他人代替,从而面临饿死的危险。而“普通的劳动者”则只能够靠家里微薄的供给和他们各种方式得来的粮食以细水长流的方法维持生命,许多知识分子由于一直持有“偷盗可耻”的观念,不去偷盗粮食最终导致身体严重浮肿、无法站立,命丧黄泉。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仅靠供应粮绝对会饿死,所以采取了各种方式来保命。

书中记载了许多因为乱吃动植物导致死亡的事件以及偷藏粮食或是用衣物书籍交换粮食得以生存的例子,同时书中也描写了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求生方式:有人将别人的呕吐物晒干后食用、有人偷食牲畜的饲料(王鹤鸣为了生存最终还是选择偷食马食才坚持到了最后,而傅作义的弟弟傅作恭也曾偷食猪食,最后竟然是饿死在了猪圈旁边)。有甚者还会偷吃死人身上仅存的肉,而这些人不是普通大众或是逃亡者而是那个年代的新中国顶尖的知识分子。

总之,许多人为了能够活着走出夹边沟想出了各种方法生存下去,此时,他们已经不再在乎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了,曾经再高的职位的人也会在无法站立之后“跪着”去食堂打饭,曾经受人尊重的“老人”最终还是会选择用偷盗来的食物维持生命,当然精神力量对人们的支持也尤为重要,也是他们存活下来必不可少的东西,书中也曾经说过“精神一跨人就不行了”(这里我对精神的支柱先不讨论)。在夹边沟没有比想办法生存更为重要的事情了,以前的情义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再好的朋友之间也会为食物而争得头破血流,这也让我突然想起来反右斗争中章伯钧和史良之间复杂而巧妙的关系。

其实,夹边沟的故事也正是对我们的真实写照,每当大灾难发生时,人们总是以自保为目的,当然,我们还需承认这一点也是我们抢救他人的前提。而我们也会发现许多人为了自保放弃了亲情、友情、亲情,就像人们在临终之前的善言一样,此时的人们流露出来的真是他们的真实内心。所以,以后类似于“范跑跑”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不必惊讶也没有权力去批判,换位思考,有多少人能在危难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一个与你萍水相逢的人?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为了某些人放弃自己的求生权力,而有些人则不值得我们轻易做出放弃生命的举动,更多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去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人。

泰坦尼克号沉船之时,一位男士假扮女士顺利的登上了救生船,而日后则是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而对于那些没能登上救生船却绅士般面对死亡的人们则是高度的赞赏。对于这种评判观点,我们不能够仅仅以道德的观念进行评判,我们需要看清楚事实真相再作出判断,若是这位男士是家里的支柱我们需要理解他的这种行为,而若他是仅仅是为了逃生得到财富或是畏惧死亡,我也会像别人一样嘲讽他。

我个人认为,在不同的时刻我们也需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态度,一味的大义凛然或是一味的儿女情长会让人反感。在面对生死的过程中正如前面所说既需要为需要的人放弃的勇气也需要为了更重要的事求自保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同时也有这种权力,但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出最佳决定,既需要我们果断的判断也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面对,对于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更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