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累优秀文学

学习累> 优秀文学

德国留学选择寄宿家庭的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提供 展示时间:2019-07-09 19:03:02

在众多报名者的询问当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请帮助我联系一个好的德国家庭。对此,我们的工作人员反问时: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德国家庭算是好家庭呢?得到的回答大都似是而非,询问者本身也不是非常清楚这个标准。根据我们的经验,国内学生和家长选择德国家庭的所谓标准大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我们这里将大家常见的想法分析一下,最后再说我们的建议。

一, 家庭背景:例如希望德国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最好是白领阶层,经济状况良好等等。

对于能够邀请互惠生的德国家庭来说,经济状况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连德国互惠生协会,外事局,以及劳工局的审查关都过不了。在大多数的德国家庭当中,独立的别墅居住,良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背景等等都是非常普通的。

对方职业背景应该是个次要因素,因为在能够保证互惠生福利待遇的情况下,对方经济收入再高,恐怕与互惠生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年收入5万欧元的家庭与年收入8万欧元的家庭,在对待互惠生上会有什么差别吗?

选择德国家庭时,与对方职业背景有关的真正可重视的因素倒应该是对方的工作繁忙程度。因为你作为互惠生主要目的是学习德语和了解德国,那么如果一个经常因工出差的家庭必然与你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要少一些。

二, 孩子多少:有些学生和家长会希望对方家庭孩子个数越少越好,理由是便于照顾。

德国由于鼓励生育的政策,往往有些多子女家庭。不知道有没有人清楚,中国互惠生到达德国后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我们的回答是,初到德国的不适应和孤独感,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那么我们当然都希望这个过程能够短暂和容易渡过一些。这时,多子女的德国家庭中由于热闹会让互惠生充分体验到家庭气氛,从而冲淡思乡情绪。在多子女家庭中,互惠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照顾所有的孩子,因为大孩子往往已经独立了。他们不但不会增添过多麻烦,反而会协助你来管理小孩子,并且成为你的朋友,以及初到德国的向导和帮手。

凡是看过正弘中心在中央电视台有关人员支持协助下拍摄的宣传片的朋友,无一不对其中小凯的互惠生经历记忆犹深,特别是家庭中的大孩子带领他一起盖房子时的乐趣。

而如果家庭仅有一个孩子,不一定仅会代表清静。凡事各有利弊,但如果公平判断优劣,只有一个两岁孩子的家庭和另外一个有两岁,八岁,十岁三个孩子的家庭,综合分很难简单评价。当然,孩子个数太多,比如超过五个,虽然这样的家庭不多,但选择时也应该慎重。

三, 孩子的岁数:不知道什么原因,似乎很多人都认为岁数大的孩子好照顾。

其实有些国内的经验不应该简单照搬到德国,因为你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德语。孩子岁数越大就越懂事,也似乎容易照顾些。在语言沟通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可能是对的。而一个互惠生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德语是Betreuung,直译是照顾,其实暗含还有管理,领导的意思。那么一个十几岁的德国小孩已经非常有主见了,管理他时的语言要求也很高。我们曾经有一个互惠生被德国孩子气哭了,因为那个小孩子说:你这么差的德语,没有资格管我!

(关于如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这是另外一个专门的话题,我们会另有文章介绍,这里暂不赘述)

孩子小,你的责任会多一些,可反过来说,管理也比较容易,有时候,为了得到一颗糖的奖励,他们会一个小时都表现得非常好;孩子大,照顾方面的责任小些,但管理责任就重了,即使孩子非常懂事,你也面临语言水平不足而有话说不出的尴尬。

再补充一下照顾婴儿的问题(一周岁以下), 这看起来肯定是个缺点,因为很少有人具备照顾baby的经验。我们一般不会把有单独照顾baby的任务的家庭推荐给中国互惠生,因为这里面责任非常大。但另一方面,德国母亲的产假最长可达三年,基本上一岁以下的孩子都有全职妈妈在家。这样一来,有小孩子的家庭有时候会具备另外的优势:一,由于全职妈妈的在家,你的任务大多是做为帮手来完成的。二,双职工的家庭由于父母只会在晚上和周末在家,所以从锻练德语的角度来说,全职妈妈的在家会让你身边经常可以有交流的语言环境。

这样看来,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其优缺点,关键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其实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变的总是两条: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能够参与或引导他们的游戏,你就会掌握主动。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你用心对待孩子,用爱来参与家庭,你就会赢得父母的尊重)

除了上面这些因素外,城市大小,东德西德,等等也是经常被问到的,由于其它文章里都有介绍,本文就略过了。下面说一下我们的经验:

互惠生,最关键的融入德国家庭和德国生活。有了这个融入,德语学习和今后的道路也会顺利很多。从这个最关键的因素上来看,所谓融入是双方面的。互惠生的主动投入可能要占到60%以上的因素,但有40%的部分要来自德国家庭的接纳。有主动投入,同时有对方的接纳态度,才能完成融入这一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互惠生就会被误解为保姆,或者廉价劳动力了。主动投入的要素,占了正弘中心培训课程的很大比例,本文略过。

能否接纳互惠生,能够真正把互惠生当成一个家庭成员,而不是家庭雇员,才应该是选择德国家庭的最重要的标准。这个标准似乎很飘渺,只有真正进入德国家庭后才能够体会到。但在选择德国家庭时,还是有两个条件可以来验证:

1, 对方是否以前接纳过互惠生,比如其它国家的。如果有,可以从德国互惠生协会侧面了解他们对待以前互惠生的态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要到老互惠生的Email地址,发信询问情况。总的来说,有过接纳互惠生经历的家庭应该都比较不错(本身邀请互惠生目的就不纯的家庭除外),因为他们具备接受外国文化的经验。就象一个在德国当过互惠生的人,再到法国等其它国家当互惠生就会容易很多。

2, 如果对方也是第一次接纳互惠生,那么就要从联系过程中尽量多了解对方信息。正弘中心从来都是鼓励并协助申请者在与家庭签订合同之前多和家庭联系,这样便于双方的了解。举例来说,一个家庭在电话或者Email联系中只关心你是否有照顾孩子经验,能否完成他们交给的任务等,而从不关心你的个人爱好,你是否愿意参加他们家庭的集体活动等等,这样的家庭态度就很令人怀疑。

举一个实例:我们的一个互惠生在与家庭联系过程中,对方详细问过她是否会骑车,并且问她身高,因为要帮助她提前准备一辆自行车以便全家一起出去郊游;为了迎接她的到来,把她的那间房重新粉刷了一次,并征求她对房间颜色的意见等等。虽然这些小事不一定就100%保证她的互惠生活绝对顺利,但至少代表着这个家庭的态度。事实证明,已经四个月过去了,她与这一家人相处是越来越愉快。(家庭中有三个孩子)

相反,另外一个德国家庭中,父亲是医生,母亲护士,一个男孩十岁,在汉堡居住。各方面条件似乎都很好。但事实证明,由于他们没有与互惠生相处的经验,并且为人非常固执和傲慢,虽然给互惠生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但在生活中很少有交流,并且经常指责互惠生。很多时候会用这样的口气:我们德国人就是这样子做的,你必须要学会;我们德国人从来都是这样的规矩,你必须要服从等等。虽然没有超时工作或减少福利等硬性矛盾,但他们并未真正象对待家庭成员那样对待互惠生,也并未真正尊重互惠生,最后经过互惠生协会的工作,该互惠生很快更换了一个新家庭。

不同条件的德国家庭会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很难一言概之,孰优孰劣。即使你进入了一个让你非常满意的家庭,也不代表没有更好的家庭;而在德国家庭中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矛盾,其实在每个家庭中也都会存在,关键看你如何看待和如何处理。

进入德国家庭,并不是婚嫁,一次失误就会耽误一生;只要你明确知道自己目的和预期的收获,那么正弘中心愿意助你一臂之力,将你推荐到对互惠生负责的德国家庭中去。每个德国家庭中的生活,都会象大海中的明珠,有魅力,也会有遗憾,但无论如何,对你,都将会是收获……